聚集人才纷纷>都市>重生之超级强国 > 226章 行慢思远
    “无极,你不要乱说。你一个孝子,懂啥道路不道路的。”陈素琴同志其实也属于“官员”,对这类话题非常敏感。一看到胡永生吃惊的样子,立即出言教训道。

    “妈,你别急嘛。我这样说,自有我的道理。吴冕首长有一句名言,叫摸着石头过河。这话就说得好,他好在哪里呢?好在我们有了目的,这个目的就是‘过河’,因为,河那边的风景更好。这句话的潜意识表明,过去,我们只是在河对岸轰轰烈烈地热闹了一番,静下心来一看,呵呵,原来我们还没有‘过河’,当然,更多的人或更多的时候,也没想过要‘过河’。”

    赵无极说到这里时,胡永生的脸色缓和下来了,明显,他是听进去了这段话。而赵老爸似乎也暗地里松了一口气。这孩子,别吓人啊。

    “那么,首长说的‘过河’又是什么意思呢?”赵无极说到这里停顿了一下,等两位大人物思考一番后,才继续说道:“在我看来,这个‘过河’其实就是我们党的宗旨的具体体现,亦是华夏民族从林则徐时代开始,无数仁人志士的共同愿望,把它浓缩起来,就是四个字:民富国强。我们讲的为人民服务,前提就是要知道人民的想法,尊重人民的意愿,人民的想法人民的意愿是什么呢,这个不用我说了吧。”

    “首长‘摸着石头’四个字,则更有深意了。民富国强,以前我们根本就没有过,所谓汉唐雄风,最多也只是国家比较强大。至于普通百姓就难说富裕了(猪脚为了说服人,只得说些他们能接受的)。

    也就是说,民富国强到底是个什么样,或者说,如何才能做到民富国强。我们并没有经验,因为要‘摸着石头’过河,摸着石头,一点一点向前,但前面是什么,谁也不知道。因此。‘摸着石头’过河本身是有危险性的,是需要极大勇气的!”

    “而吴冕首长倡导的七八年以来的改/革政策,则正是‘摸着石头’过河的理论概括。因此,卢江能否发展起来,主要看县委是完全按照中央、省委、市委的要求做,一切按部步班。安步当车,还是敢于把上头的精神与卢江结合起来,有所变通,第一个吃螃蟹,闯出一条符合卢江实际的发展路子来!

    譬如,去年下发的那个发展区乡工业的文件,从国家层面上讲。那个文件具有战略意义,区乡工业这一块,必须发展起来;但具体到每个县,每个区乡,那就另当别论了。

    而且,我可以预言,按县委那个文件整,即便办起来,十个企业有七个企业都要亏本,成为区乡政府的负担。

    具体到凤山乡。我记得那次报了六个企业上来,县工业委员会、县计划经济委员会,到现在不是都还没批吗?这说明什么,说明中/央的政策与部门规章之间,现在是矛盾的。冲突的,那么,该以什么为准呢,显然要以最高政策为准。

    但麻烦也就在这儿,最高政策也是经常发生变化的,至少,在具体的操作层面上经常有这样的提法那样的要求,我们又该如何执行呢?如果我们按照文件来,上面要求做什么,我们就做什么,这样,我们永远不会犯错误,但结果就是卢江永远也不可能取得比别人更大的成就。

    事实上,最近几年,经济特区的设立,包括南方一些省市,他们的思想相当解放,他们已经走到前面了。

    但是,有一个重要的事实,胡书记和老爸不要忘了,华夏上下,现在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,因此,中/央在考察干部时,其经济发展成就,将是决定干部命运的主要指标!”

    对此,赵无极没敢说得太细。

    “那,卢江该如何着手呢?”胡永生出声问道。显然,他此时也被赵无极一番话给点燃了一些想法。

    赵无极想了想,没有直接说卢江如何做,而是继续阐述他的主张,“我听沿海一带的人,他们经常研究华夏高层的政策,最后,他们竟然得出了一具非常意外的结论。”

    “什么结论?”两名大干部的兴趣被完全调动起来了。

    “中/央严格规定不准做的,他们不做;中/央鼓励做的,他们努力做好;中/央既没明令说不能做,也没明确这事儿可以做的,他们悄悄地做,小心地做,不大张旗鼓,只埋头发展。”

    “这,不是过去说的只埋头拉车,不抬头看路?”赵老爸有性惊地问道。

    “老爸,你怎么会有这样陈旧的想法呢?抬头看路,什么是路?路,不是今天一变明天一变的;我刚才说得非常清楚了呢,中/央严格规定不准做的,他们不做;中/央鼓励做的,他们努力做好。这,难道不是抬头看路?